笔趣阁 >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九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九

推荐阅读:孔雀经真言等梵本俱力迦罗龙王仪轨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净土生无生论会集净琉璃净土摽金刚童子持念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金刚经感应传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释品题

    阎罗王者,亦云琰摩,或云阎摩罗社,义译曰缚,拘禁罪人之义;又译双世,言地狱官吏双受苦乐二报之义;又译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兄治男事,妹治女事;又译平等王,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惟有阎罗殿上货真价实;以此阎罗大王,铁面无私,到了此处,红包失效,任尔黄金美钞堆如须弥,也是束手无策,只有俯首认罪。王者,地狱之总司,经文称‘阎罗天子’,亦复如是,言其为阎罗界之天子也。

    法苑珠林曰:‘阎罗王,过去世为沙毗国王,常与罗陀如生王战,众寡不敌,屡战屡败,自以理直而受辱,生大嗔恨!因立誓曰:此人世间,有强权无公理,吾死之后,愿为地狱王,审判此等罪人。’他有臣佐十八人,亦皆忿忿不平!同声誓曰:‘吾等亦当奉助。’此十八人死后,分治十八地狱。

    十八狱者。原为众生六根、六尘、六识,三六一十八界所造。众生根境缠绵,识心造业,故受十八地狱苦。狱名列下:1、迦延狱:典泥犁。2、屈遵狱:典刀山。3、沸进寿狱:典沸沙。4、沸屎狱:典沸屎。5、迦世狱:典黑身。6、盖嵯狱:典火车。7、汤谓狱:典镬汤。8、铁迦然狱:典铁床。9、恶生狱:典盖山。10、寒冰狱:经阙王名。11、毗迦狱:典剥皮。12、遥头狱:典畜生。13、提薄狱:典刀兵。14、夷大狱:典铁磨。15、悦头狱:典冰地。16、铁□狱:经阙王名。17、名身狱:典蛆虫。18、观身狱:典烊铜。此品是阎罗王众赞叹地藏功德,以其位居第八,故曰‘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二、鬼王云集忉利天宫

    就在大辩长者,作礼而退的时候,大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和他们的首领,阎罗天子,都承佛陀的威神,来到忉利天宫,参与法会。

    这些鬼王叫什么名字呢?他们也都是依义立名,读者顾名思义,他们的形状和个性,以及他的职务,可想而知了。

    1、恶毒鬼王:地狱众生,都是十恶具足,故以恶毒鬼王为首。恶为十恶,毒为三毒,三毒属意业,为身三口四七恶的泉源,此鬼王以恶攻恶,以毒治毒,调服刚强暴戾众生。

    2、多恶鬼王:众生多恶,此鬼王叱吒风云,目光炯炯,如探照灯!凶猛的很!以凶猛故,调服顽劣众生。

    3、大诤鬼王:众生都是惯于看见人家的不对,不知自己的过错;故善于讼人,不善讼己。此鬼王名曰大诤,善辩者也;能做正义的辩护律师。

    4、白虎鬼王:虎乃猛兽,既慢且暴。此鬼王鬼头如虎,全身白色。以其威猛,调服众生。

    5、血虎鬼王:此鬼王亦是鬼头如虎,口似血盆,以其威猛,调服众生。

    6、赤虎鬼王:此鬼王亦是鬼头如虎,全身赤色,以其威猛,调服众生。

    7、散殃鬼王:殃,灾难也;世间众生,瞒心昧己,不孝父母,不敬师长,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是鬼王散发灾殃,令其疾病缠身,或官司牢狱,经年累月,不得安泰。

    8、飞身鬼王:飞行空中,往来如燕,即飞行夜叉之类。

    9、电光鬼王:目光炯炯,犹如闪电一般,令人可怕。

    10、狼牙鬼王:此鬼牙尖外向,如狼之牙,叫做狼鬼。

    11、千眼鬼王:狱卒有六十四眼,此鬼王千眼,不知是否如观音大士之千眼乎?

    12、啖兽鬼王:鬼亦有兽形,如本经所说之‘白虎’‘赤虎’等,亦有猪头、牛头、马头者。总之,这些鬼都凶恶的很,专门以恶兽为食。

    13、负石鬼王:即负石担沙,随人罪福因缘,祸福众生。

    14、主耗鬼王:众生作恶,瞒心昧己,此鬼即夺其预算,耗其财产;夺其精力,耗其精神;夺其体力,减其寿命。

    15、主祸鬼王:前鬼主耗,此鬼主祸,主耗是因,主祸是果,此二鬼王分工合作者也。

    16、主食鬼王:众生的生命如灯,饮食如电;电压高者,其灯光明;电压低者,灯光暗淡;电流中止,寿命即绝。众生皆有‘我执’,有‘我执’故,处处为‘我’打算,故自私心重:以其自私心重故,则恶多善少;所以众生福报有限,且莫暴殄天物;若生活富裕,当以布施为本,续增福报。此鬼王能随众生善恶而损益之。

    17、主财鬼王:此鬼王即福利鬼,能护人财物,众生随其前业,财各有分,不可妄取也,横取人财,或劫掠公物者,灾殃必降。

    18、主畜鬼王:此鬼王专管畜生之生死存亡者。

    19、主禽鬼王:飞鸟曰禽,羽族之总称,此鬼王专司其职。

    20、主兽鬼王:走者曰兽,毛族之总称,此鬼王官司其事。

    21、主魅鬼王:魅谓魑魅,木石之精怪也,此鬼王专司其事。

    22、主产鬼王:专管生产之事者。

    23、主命鬼王:专管人之生死事也。

    24、主疾鬼王:专管疾病者,善者佑之,恶者殃之。

    25、主险鬼王:高山峻岭,大海溟渊,战场之上,皆众生身命所系,应死者录之,不应死者护之。

    26、三目鬼王:三眼鬼,在其两目中间,直嵌一目。(如色界天王摩醯首罗)

    27、四目鬼王:四眼鬼,在额上横开四目。(如吾国造文字的始祖仓颉)

    28、五目鬼王:五眼鬼,在上下四目之中,直嵌一目。

    29、祁利失王:梵语音译,此鬼专管无福报的人,欲得非法之物,其结果必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30、大祁利失王:义同上文。

    31、祁利叉王:梵语音译,此鬼专管有天爵者(仁德),而人爵(富贵)从之。

    32、大祁利叉王:义同上文。

    33、阿那吒王;梵语音译,义译色质坚凝,能助人向上者也。

    34、大阿那吒王:义同上文。

    如是等大鬼王,他们每鬼都与他的部属百位或千位诸小鬼王,尽居南阎浮提;他们都各有所执掌,也各有其主办的业务。这些鬼王,和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都来到忉利天宫,在一面立。

    三、阎罗天子请法

    在这时候,阎罗天子,右膝著地,胡跪合掌,启请佛道:‘世尊!我等现在与这些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力,才能参与忉利盛会;也是我等宿世善根,今得值佛,遇斯盛会!这在没有善根的人或鬼来说,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不过我还有点小小疑惑,敢问世尊!慈悲宣说。’佛告阎罗天子说:‘好的,好的!你有什么疑惑,不必隐匿,可随便问,吾即为汝宣说。’

    这时阎罗天子,以严肃的态度,愉悦的心情,瞻仰礼拜大觉世尊。又以请法之仪,身在中央,面对世尊,地藏菩萨在侧,又转过头来,以注目礼,回视地藏菩萨。

    接著就请问佛道:‘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经无量劫,不辞疲倦,以如是不可思不可议的神通力量,救度这些罪苦众生;可是这些罪苦众生,刚刚解脱了地狱罪报,何因缘故?不久之间,去而复返?我等鬼王,看也看熟了,问也问够了,我们问案的时候,往往第一句就是:你又回来了?!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力量,云何众生如此顽劣?为什么不能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呢?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四、佛答阎罗天子阎浮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佛告阎罗天子说:‘这南阎浮提众生,习性刚强,犹如醉象狂猿,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尘点劫前,处处救拔,使它早日解脱;就是这些罪报之人,堕无间狱,菩萨也是以胜方便,给它拔出根本业缘,(此根本业,乃是罪根,罪根即是‘三毒’)使它能知宿世之事(前生事),相信因缘果报,感召轮回之苦;可是这些阎浮众生,恶业习气太重,于地狱道,犹如地心之吸引力,不由自主的旋出旋入!以是之故,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的工作。

    ‘这好像什么呢?譬如有些小孩子(喻众生),迷失了它的老家,(喻法性)误入歧途;是歧路中,多诸夜叉,虎狼狮子,蚖蛇蝮蝎,这些迷途的羔羊,在险道中,霎时之间,即遭诸毒。众生亦尔,迷失本性,入邪知见;是邪见中,五利使者,犹如电光,倏然而起,即是八识田中的飞行夜叉;五钝使中,憍慢盛故,即是八识田中的狮子虎狼;嗔恚盛故,即是八识田中的蚖蛇蝮蝎,这些夜叉式的“五利使”,虎狼狮子式的“五钝使”,能伤众生慧命!所以众生依邪知见,入于三涂,犹如火箭凌越太空,是故易堕而难出。

    ‘是险道中,有一大善知识(喻地藏),他是航海指南,救世医王;他的智慧弘深,故能多知多解,方便善巧,始有大医大术;故能善禁这些毒害。若见有人昏昏迷迷(无明状态)欲进险道,他就连忙呼道:“喂!喂!你这奇怪的人呀!为何事故?而入此路?你有什么法术?能够降伏这些毒害呢?”

    ‘是迷路者,忽然惊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方知踏入恶道,即便回转脚跟,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才能提携接手,把他引出险道,得免这些险难,至于好道(出世道),令得安乐。

    ‘时善知识,手拍其肩,而慰之曰:“险哉男子!自今以后,千万莫踏这条路呀!此路入者,愈陷愈深,卒难得出!稍有不慎,即能伤害了性命!慎之,慎之!”是迷路人,危而复安,重返安乐的家乡,故甚感激此善知识活命之恩。

    ‘临别的时候,这善知识又嘱咐他说:“若见知亲好友,或者是陌生的路人,不管他是男子或是女人,都要警告他们,说这条路上毒蛇猛兽飞行夜叉,充塞其间,不可踏入,若踏此路,有丧失性命的危险,千万不要他们瞪著眼睛自取灭亡。”

    ‘是故地藏菩萨,具足这样的大慈大悲,救拔这些罪苦众生,令他(她)们生到人道或天道里面,享受著轻安微妙的快乐(无粗重烦恼)!这些罪苦众生,仰仗地藏菩萨威神力故,知前世业,(就是记前生事。近年报载欧美各国,亦屡有所闻,并经专家实地考验,丝毫不爽。台北有某居士记其前生由人转猪,复由猪转人;今生为人,仍有一只手为猪脚爪,常年用布包扎,为自尊心所驱使,不肯轻易宣示于人,其实我们人人都驴胎马腹不知去过多少遍!怎敢取笑别人?我们见到或是听到,只有对人家同情,对自己警惕!何况某居士由是因故,精进念佛,实为吾等先进,吾人仰慕之不暇,何敢轻慢?按八地以前的菩萨尚有隔阴之迷,能知前世业者,皆由地藏菩萨威神力故,愿某居士不必隐讳,何不现身说法?以警顽劣!果能如此,则其功德不可思议。)历劫罪苦,如电影般的影现八识田中;今得出离,永不再履三途。这就好像一个迷路而遭险难的孩子,幸而遇到一位大善知识,把他接引出来,以此惊险的镜头历历在目,故能永不复入(不造三途业)。不但此也,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某居士见此经文,可现身说法矣!此非笔者所言,佛所劝也。)更不复入。

    ‘若再践履险道,此等众生恶习深厚,破掉疮疤忘了痛,仍然是睡眼惺忪没警觉性!故不觉知旧日所落陷道,复临边缘;或者因此失命,又堕落在恶趣里面;地藏菩萨方便力故,又使他(她)脱三途业,生人、天中;可是他(她)们的业力,好像磁石吸铁一般,故于三恶道中,旋出旋入;若是业结很重的人,则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五、恶毒鬼王叙职司经验

    就在佛陀说完了这段话的时候,恶毒鬼王,合掌恭敬,对佛表白说:‘世尊!我等鬼王,其数无量,在这南阎浮提,随著众生善恶因缘,祸福众生;或者利益人,或者损害人,各各不同;可是由于众生业报感招,使我这些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他们经过人的家庭,或者是城邑村落,庄园房舍,见有男子或是女人,能够修一毛一发善事,乃至佛前悬挂一旛一盖;或者供养少香少华;或者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大乘经典;烧香供养一四句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同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一样;我等属下,无量小鬼,各有大力,敕令他们拥护门户,并须负责防区安全(原文“及土地分”),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其门户呢?’

    六、佛陀赞叹嘉许

    佛赞鬼王:‘很好,很好!汝等及与阎罗大王,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拥护汝等。’

    七、主命鬼王述说职司经验

    就在佛陀说这话的时候,大会中有一个鬼王,他的名字叫做主命;也就是和阎罗天子一起来的那些鬼王中的主命鬼王。

    是时主命鬼王趣前作礼,对佛陀表白说:‘世尊!一切众生,生来死去,所受罪福,非天造,非地设,都是随著自己的宿业所转;不管它是罪还是福?都是自作自受;我等鬼王,亦复如是。故有恶毒,乃至大阿那吒王,各有所执,各有所主,皆是宿业所致;我以宿业(原文“本业”)因缘故,主管南阎浮提众生的生死命运;所以阎浮男女,生时死时,都是我的主管业务。

    ‘世尊!在我的本意,甚愿以我职务上的方便,利益这些生来死去的众生;只是众生不能体会我的意思!以致他(她)们生来死去的时候,都不得安!

    ‘为什么?阎浮众生,有恶习故,生时死时,杀伤生灵,邀宴亲友,尤其是庆祝生者,更是灯红酒绿,燕语莺声,大吃大嚼!有公职者,利用公物,装饰门面;真可说是杀盗淫妄酒,准备得样样齐全!以是因故,能使生下来的婴儿减福减寿,死去的父母,增加罪累!但是众生,只见罪福,不见业因,叫我纵有热烈的心肠,也是无能为力。

    ‘若诸众生,初受胎时,乃至出胎,为父母者,但作善事,为儿增福,这样自令土地(地方神)发欢喜心,增益舍宅,喜气洋洋!拥护子母,得大安乐!若降生后,慎勿杀害生灵,取那血腥的鲜味供给产母;更莫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更不可灯红酒绿歌乐弦管,何以故?因为作杀盗淫,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世尊!当产妇临盆的时候,有无数的恶鬼,及魑魅魍魑,伺产妇侧,争食腥血,我以慈悲愿力故,敕令舍宅土地神祇,作责任性的护持,使其母子平安,而得利益。但是产妇家属,见到母子平安,便应作诸善业,回向法界;何以故?普利法界,鬼神同钦!是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是作者,不但自身植福,而且能化鬼神悭贪;悭贪心除,则“洗心”必定“革面”,是诸鬼神,一变过去阴沉沉的嘴脸,而为和善的面孔;则此居家,天、人、鬼、神,熙熙融融,浑合无间;岂不“三阳开泰,六合同春”?且莫杀鸡宰鸭,私自酬谢土地神祇,我已告诫他们,但依佛法,舍除悭贪,即可转报;不可私自受贿,自增罪累;更愿诸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我等鬼王皆大欢喜!此人世世生生,善法如林!乐境恒随!且莫以狭劣心,以诸“玉食”(红包或礼物)诱我眷属;若以黑心(不开明)行贿,授与受者,同堕深渊!是故众生,若能依佛正法,不生邪见,鬼神欢喜,如此便为设福,答谢土地神祇;不如是作,反而杀害有情,大作拜拜,复集眷属,大快朵颐;以是之故,犯殃自受,产子与母,俱折福寿。

    ‘又,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指人),临命终时,不管它是善或是恶,我都想引发他八识田中的宿世善根,令他不落在三恶道里面;何况他们能够自修善根,增加我的力量呢?

    ‘世尊!这南阎浮提行善的人,临命终时,尚有上百上千的恶道鬼神,变作他的父母眷属,给他背上一个感情包袱,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惯作恶者?

    ‘世尊!阎浮众生,在他临命终时,个个迷迷糊糊,神识昏昧,不辨善恶;甚至眼耳,不见不闻。当此“现阴”将谢,“中阴”将起,八识田中善恶种子,如电影般的轮流上映;若善业熟,得善觉观,随其观力,得生善处;譬如修五戒十善无缺漏者,则见天神持天衣伎乐前来迎接。修他方净土者,则见诸佛菩萨为说妙法。若恶业熟,得恶觉观,随其观力,得生恶处;譬如当堕牛身者,则见己身已变牛形,并且爱其毛角,犹如丽人顾影自怜。当堕地狱者,则见地狱境界,乃至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持铁矛,或执铁索,前后围绕。

    ‘在此“四大”行将瓦解的当儿,“五蕴”心中业境上映的时候,真是千钧一发!可好可坏;是时眷属不应痛哭号泣!应当尽其所能,设大供养,转读大乘经典,念佛菩萨名号,为是临命终人,作“增上缘”;此缘殊胜,一入亡者八识田中,立即发芽生长,成菩提林,一切妄缘(业境),应时消灭;但必须亡者眷属,作大供养;何谓“大供”?依于佛慧,生决定信,然后以“深心”“直心”供养诸佛,声声佛号清彻哀婉!为父母眷属故,声泪俱下!能使见者闻者,狂乱心中,一切善法,油然而生!是时亡者八识田中,茫茫业海,犹如黑暗大陆,一片空虚地带(无依无恃),故吸引力最强;由其眷属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声声佛号,纳入亡者八识田中,皆成粒粒菩提种子,故能迅速增长!以是之故,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以我任务上的经验,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罪,其余小小恶业,应堕三恶道者,即时解脱。’

    八、佛陀赞许主命涕零并叙己见

    佛赞主命鬼王:‘善哉,善哉!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流,善能护航!好!好!若未来世,有男子,或女人,到了生死关头,汝莫退是愿,总要善巧方便,循循善诱,令得解脱三恶道苦,永得安乐境界。’

    是时主命鬼王,涕泪悲泣!而白佛言:‘世尊!我自无始劫来,蒙佛接引,以佛道故,作我航海指南,出虽苦海;我观众生,漂流生死,随波(烦恼)逐浪(业识),头出(人天)头没(三涂),以悲愍心,作大鬼王,愿以业务方便故,导引众生,同登法船;我今蒙佛殷勤咐嘱,倍增信念,如是世尊,愿不有虑!我当尽此形寿,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

    ‘世尊!此生死流,原为“随缘真如”,现象界中,无论净秽国土,不可或缺;众生迷之,随流颠倒,使成娑婆六道轮回;智者悟之,御生死流,能作恒沙胜妙功德。何以故?以其著生死流,即成众生五浊恶世;御生死流,便成西方极乐国土。是故众生,但去执病,莫罪“生死”,当知所谓“了生死”者,晓了为义,实非无也。所以者何?法相不住,真如随缘,才能促成大千世界日新又新!“生死”之功用,大矣哉!是故诸佛菩萨但顺法尔,不作主张;故能不住涅槃(不否定生死),不滞生死(住自性涅槃)。

    ‘世尊!此“不住”与“不滞”,是言诸佛菩萨无“生死”“涅槃”之执病;何以故?菩萨不住涅槃,自必随缘;不滞生死,才能不变;所以者何?涅槃(真如法性之异名词)如水,生死如流,此“流”与“水”,实难截然画分,亦如“生死”“涅槃”,不可截然画分也。今以“水”之与“流”勉强喻之,可令众生晓了是义;何以故?若说“水”、“流”是一,则水有不流之时,流无独存之日,故不可说“水”即是“流”,亦如不可说“涅槃”即“生死”也,故不可说一。可是“流”乃“水”性随缘之相,亦如“生死”乃“真如”(涅槃)随缘之用也;智者观之,全“流”即“水”,是故印证“生死”即“涅槃”(随缘真如);故不可说异。其所异者,凡夫随缘流转,菩萨随缘(不住涅槃)不变(不滞生死),随缘流转(落分段生死),造成三界二十五有;随缘不变(法性常恒),便成十方清净国土。

    ‘世尊!一切众生,若如是悟,是真解脱,不仅不为三界所拘,且能统御大千世界;以其此法,三世诸佛而莫越,恒沙星际不能易,故能“一纲举(因)万目张(果)”,“执大象(因)天下往(果)”,是为菩萨全体大用,正因正果。不如是悟,皆是凡夫二乘邪因邪果。是故众生当乐佛法。世尊!但愿一切众生,于活著的时候,或在生死之际,信受我这番话,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就在主命鬼王讲完这段话的时候,佛告地藏菩萨说:‘地藏!是大鬼王,名主命者,他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阎浮众生,生死流中,担任护航工作;这是大士慈悲愿故,现鬼王身,他实在不是鬼啊!他从此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叫做无相如来,那时候叫做安乐劫,世界名净住,其佛的寿命不可计劫。地藏!是大鬼王,他的经历是如此的,他已经到了不可思议境界,所度的人、天众生,也是不可限量’。

    九、释品内义趣——

    A、概述

    写到这里,本品已完,内容似无余义可释;但不妨我们照例说几句话补充补充。

    B、释‘鬼’与‘菩萨’之‘分野’

    (甲)这三十四位大鬼王,有人说他们都是些不思议菩萨,我在这里不愿作如是说,免得一般佛徒把鬼神和佛菩萨混为一谈;也免得外人讥我们为‘泛神论’者;但我也不是故意避讳,事实就是如此;菩萨挂上鬼脸就是鬼,好像我们挂上官阶就是官;既为官矣,我们就不能说他原是个老百姓;所以我们就依然称他们为诸大鬼王,不必说他是什么菩萨;等他摘下鬼脸就是菩萨,也好像除下官阶就是老百姓,我们再也不必称他什么总司令。

    若从广义而言,凡是圣君贤臣,乃至梵王帝释,以正法治世者,可能是菩萨应世?也可能是彼等善业果报?诸大鬼王,乃至天大将军,或诸外道;也可能是菩萨化身,调伏刚强邪见众生,也可能是彼等恶业果报?

    若从狭义而言,惟有归依三宝,宣佛正法,修六度波罗蜜,续佛慧命,广度众生者;不管它是在家与出家,圣位或凡位,皆可称为菩萨,吾恐以凡滥圣,以邪滥正,舍广义而从狭义;犹如四众弟子,不管大乘或小乘,惟有比丘得为僧宝正统,在家菩萨没有份儿。

    依于是义,除佛明白宣示者,我们即以其现何等身,称何等名,不必以菩萨称之。

    C、凡诸菩萨化身皆由众生业感‘唯识所现’

    (乙)凡诸菩萨应化身,皆依众生识心而现,譬如恶业众生,则见菩萨为诸大鬼王,或天大将军,威力无比,何以故?犹如吾人带上黑色眼镜(喻恶业),所见皆黑;诸黑虽同,若是菩萨,能以威力调伏刚强众生,令其回心向善。若善业众生,于诸世间乐正法者,则见菩萨现梵王、帝释。或转轮王身,教以正法治世。欣乐佛法者,菩萨则现佛身,为说妙法。凡此种种,皆由众生识心所发出的人生观,观力强胜,生希冀心,则感菩萨现身说法。此诸心、境,皆是众生别业所感;无论是善或是恶,各各不同;约能见边说,叫做‘别业妄见’;约所见边说,叫做‘业感缘起’,若无出世善根,众生与众生之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是为众生共业所感;无论是善或是恶,所见皆同;约能见边说,叫做‘同业妄见’;约所见边说,亦属‘业感缘起’。

    总之,众生皆有‘我见’,在心眼上挂满了彩色,不独见红(喻业报境)是红,非红(喻菩萨境)亦红;同、别皆妄,缘生如幻,皆由识心所造;三界六道,无不如是,此吾之‘唯识观’所由作也。

    D、举例反显‘法性’真实

    前面正显识性虚妄(心),缘生如幻(境);次表如来正知正见(心)和诸法实相(境),反显唯识。若不显发如来真心实相,不独‘唯识’之说,无处交待,而一切众生,将无所依,势必消极颓唐,空虚无聊!如阿难言:‘我将无心,同于草木。’若如是修,落于无想外道,仍为识心发出来的错觉,非正见也。

    何谓如来真心?如来真心,为众生心识所依,故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性,皆因妄想(识心)执著,不能证得。’若无如来真心,众生识心将如龟毛兔角,连点影儿也不应有,更何有‘无想外道’报居之‘无想天’耶?

    何谓诸法实相?‘诸法’者,含概一切法;‘实相’者,一切法之究竟义也。诸法实相,为一切缘起所依,犹如画家(喻识心),依纸(喻法性即实相之异名词)故画(喻境界);若无于纸,不应虚空,(输断灭论)能画色相(以缘起界之事实,征诘‘断灭论’拨无因果之非理)?如此,纵有画家灵活的手笔,鲜美的颜色,亦不成画,(喻依‘断灭论’则不应有一切现象)。

    前者举例反显,今当剖璞出玉,直示如来真心,诸法实相,才能显示识性虚妄,缘生如幻之所以然;俾诸众生有所依归,不至消极颓唐,也不至虚妄颠倒。

    此义难明,不易直接出示于人,仍当举例况显;否则陈义再深,仍不免落于空洞的玄想;譬喻玩泥巴的小儿(喻众生识心),随手(喻随缘)捏造佛菩萨像(喻佛随缘现应化身),又造人、天、鬼、畜,(喻众生随业现六道身);智者观之,此佛菩萨像及众生像,皆依泥巴(喻实相)因缘幻现;以其因缘差别故,现相各异;当知此有非有,离开泥巴,此一切像,犹如龟毛兔角,以是义故,故曰‘缘生如幻’;众生不了(无明),执幻为实,故曰‘识性虚妄’。此说虽圆,仍属现象界的‘认识论’,犹不足以了知‘真心’‘实相’也。若再进一步看,诸相生时,泥巴不生;诸相灭时,泥巴不灭;人、天、鬼、畜(六道轮回),及菩萨像(随缘应化),迭相更变,而此泥巴依然如故;它不仅不随诸相生灭流转;而且诸相生时,生亦泥巴;诸相灭时,灭亦泥巴;如是深观,泥巴之外,无毫发之物可得;亦如法性之外,无毫发之物可得也。此以生灭显不生灭;以可坏者,显不可坏;以流转者,显不流转;即虚妄相,显真实性;但必须把‘生灭’‘流转’‘可坏’等相,了知其缘生幻有,方知诸法实相(如泥巴)本自不生不灭,不可破坏,亦不流转,原非诸相。何以故?泥性之中,求其人、天、鬼、畜,及菩萨像,了不可得;亦如法性之中,求其十法界色,亦了不可得;所以说‘一真法界内,无佛无众生。’(此处不可著空,而是说法性空净,本无十法界色)。

    诸善知识!相(现象界)空幻也,性(理体界)空净也;相空性空,不可扯在一块儿谈;由相幻故,色即是空,是故诸相纷扰,不碍法性空净,性空净故,空即是色,是故真如随缘,不碍法相缘起。过去许多大德,即以‘诸法无性’,‘色即是空’;以为佛法之空,不过如此;那知如此解空,不悉般若真空妙义,易落二乘‘偏空’境界;诸外道人,因此著空,拨无因果,即落‘顽空’‘断灭’境界。

    诸善知识!‘诸法无性’,不可与‘法性空净’同日而语;何以故?‘诸法无性’,言其无自体也;如泥菩萨,相虽宛然,离泥无体,故曰‘无性’。‘法性空净’,是表法性之体,不假造作,法尔清净也;犹如泥巴,虽能缘起种种法相,而于泥性之中,求其种种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空);亦如‘真如法性’,虽能缘起法界依、正二报,而于法性之中,求其十法界色,亦了不可得(空);虽不可得,十法界色,无一而非‘随缘真如’;亦如种种瓦器,无一而非泥者;以其遍周一切法,而又不与一切法共其生灭,是故诸法可坏;此不可坏,无以名之,强名法性;又以其诸法究竟莫不如是,故曰‘诸法实相’,了是义者,是为正知正见,不假思索豁然贯通,印证诸法莫不如是,是为‘一实相法印’;亦名如来‘常住真心’。此‘一实相法印’,为如来亲证,是一切学术之‘大总相法门体’,亦即哲学界之公式也;吾人治学,顺此法则,则纲举目张;是故若观法界,必须依于‘第一义谛’,才能作法界缘起观;了知法界缘起,才能了知万法唯识,净秽国土,无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