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 观众生业缘品第四

观众生业缘品第四

推荐阅读:孔雀经真言等梵本俱力迦罗龙王仪轨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净土生无生论会集净琉璃净土摽金刚童子持念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金刚经感应传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bb.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释品题

    业者,梵语羯磨,造作为义,凡有所作,皆名为业。此法通于凡圣;凡夫为‘有漏业’,感招六道分段生死之果报者;二乘为‘无漏业’,感招方便有余土之果报者;菩萨为‘非漏非无漏业’,感招实报庄严之果报者。

    何谓‘有漏’?谓诸众生,著于现象,不识一切现象,幻有非实,故随环境虚妄造作,如同水灌漏卮,看著是灌进去了,其实点滴不存;也好像小儿捏做的泥人泥猪,看著是实在的,其实离开泥巴,求其人像猪像了不可得;以是之故,一切诸相因缘幻现,凡夫执幻为实,如同水上葫芦,按著便转,成‘有漏业’。

    何谓‘无漏’?对著凡夫的‘有漏’,诸二乘人,避幻就实,成‘无漏业’。

    大乘菩萨即幻见实,了然自知不离泥人泥猪的差别相,即是泥巴的同一性,也就是不离幻相即真实际;凡夫不了,‘水灌漏卮’喻其虚妄造作,‘点滴不存’喻其罪福性空也。何以故?诸相虽幻,皆依法性因缘起故,犹如泥人泥猪皆依泥巴因缘幻现,相虽宛然,离泥无体;相既不有,罪福岂能独存耶?六道众生而有罪福受者,如梦中人,皆依幻觉妄生执受!幻觉一破,如梦初醒,则见幻法皆实,鬼魔魍魉,皆真如性!则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一法是虚妄者,岂有毫发之物漏于法性外耶?是故如来说:‘凡夫者,即非凡夫’,言其迷性而已,实非另有凡夫之实性也。如是相外无性,性外无相,漏至何处?没有‘有漏’,则‘无漏’者,又从何说起?

    是故大乘菩萨之‘非漏非无漏’的两个‘非’字,是否定的意思,乃破执之词,实非对‘是’说‘非’也;若因文解义,说是菩萨的业,既不是‘有漏’,也不是‘无漏’,这是含糊其词的滑稽语;作如是解,不但辞不达意,实亦毁佛谤法也。菩萨以真空慧,不著「法相’,亦不著「非法相’,扫荡凡夫、二乘的虚妄情执,以待遣荡净尽,则见(正知)一切现象皆是真如缘起的‘自然业’(又名最胜业),如是菩萨进入佛法界,故得实报庄严之依、正二报也。

    前面已将‘业’字的意义,略加阐释,此品观众生业缘者,简非四圣业,乃凡夫的‘有漏业’;而‘有漏业’又有三种,一者善业,二者恶业,三者无记业;善恶二业,人人易懂;无记业者,是非善非恶的昏沉法;彼外道等,当做涅槃,如无想天等皆是。而本品所言的‘业’,又非善业与无记业,乃地狱众生之恶业也。

    ‘业’有‘业因’‘业缘’‘业果’的区别,业因者何?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熏习而成的习惯性,或一种专科知识;这种习惯和知识,好像一粒种子,藏于八识田中,作将来受生的主要因素;这‘因素’就叫做‘业因’。业缘者何?即现象世界一切法相;诸法虽多,不外地、水、火、风四大而已;四大非善非恶,但能随善恶因祸福众生;亦能随善恶因成就种种法相;譬如水大,非善非恶,投人入海则死,投鱼入海则得其所矣!譬如钢铁,亦非善非恶,可造机器代替劳力(善缘),亦可制刑具囚禁众生(恶缘);故‘缘’为助因,为成就事业的条件;不管什么事或物,有因无缘,或有缘无因,皆不能成;必须因、缘具足,方可成就;所成就者,即是业果;故曰‘因缘果报’也。果报者何?事法界之一切现象也,言此现象皆由因缘而来,非偶然也。是故吾人欲知来生去处,当看今生有何习惯?倘若不失人身,欲问来生作何行业?当看今生有何知识?譬如今生深研物理化学,来生仍作科学家;今生喜欢演戏,来生仍作演员;这种知识和习惯,与生俱来,即世俗所谓‘天才儿童’是也。即使失掉人身,堕三恶道,这种知识和习惯的种子,藏于八识田中,经百千劫,不失不坏,一旦恢复人身,仍然发生效力。以上把业的因缘果报说明白了,还须要补充的,就是‘因’亲‘缘’疏;‘因’为主,‘缘’为伴;‘因’是内在的,‘缘’是外在的;‘因’有善恶,‘缘’无善恶;不过善感则善应,恶惑则恶应而已。是故吾人修学佛法,应当细审因地。

    前面把因与缘的关系,已经说明;但本品所谓的‘业缘’却非单独的当名词讲,乃系主、伴兼赅,因、缘并具者也。否则有缘无因,即不能称其为‘业缘’了。故此处的‘业缘’,‘业’为主因,是为主词,‘缘’为缘起,是为动词;‘观众生业缘品’者,就是观察恶业众生所感招(缘起)的地狱罪报,举主已摄伴,用文略而含义广也。此品在本经居于第四,故曰‘观众生业缘品第四’。

    二、佛母请法

    就在佛陀说完了第二品的时候,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双手合掌,很恭敬的请问地藏菩萨说:‘圣者!我请问您,南阎浮提众生,所造的业,犹如其面,各各不同,那么他们所受的报应,是怎样的?请您说说看!’

    地藏菩萨回答说:‘圣母!莫说阎浮众生,造业差别,各各不同;即使千万世界,不,乃至无边世界,无量国土,一切众生,业感差别,各如其面,亦复如是。这些世界里面,不但众生别业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就是共业所感,也各有不同。这些世界里面,或者有地狱,或者没有地狱。或由对偶而生殖者,则有女性;不由对偶纯由植物而化生者,则没有女性。或者有佛法,或者没有佛法;或者有声闻和辟支佛法,或者没有声闻和辟支佛法;彼诸众生共业所感,尚且如是差殊,何况别业呢?若以别业来说,彼彼造业,瞬息万变,无量差别,数逾恒沙;是故同一世界,同一国土,乃至一母同胞,依、正二报,各各不同,非但地狱罪报不一样呀!’

    摩耶夫人重对地藏菩萨说:‘不!圣者!我但愿听听阎浮众生所感招的地狱罪报是怎样呢?’地藏菩萨回答说:‘好的!圣母!愿您听受,我略说之,我若广说,穷劫时间亦不能尽。’摩耶夫人又回答说:‘是!唯愿听受!愿圣者说。’

    三、地藏略说造‘五逆罪’堕‘五无间’

    这时地藏菩萨对圣母说:‘圣母!请您仔细的听著,南阎浮提的恶业众生所感招的罪报是这样的:(1)若有众生,不孝父母,甚至于杀害了他(她),这是犯了五逆重罪;是五逆罪,当堕无间地狱,就是经过千万亿大劫,要想出来,还是没有希望。(2)若有众生,出佛身上的血(包括入佛塔寺破坏佛菩萨像),谤佛、法、僧,或者不尊敬佛陀遗教,乃至床头床尾或垃圾箱内乱抛经典,此亦犯五逆重罪,当堕无间地狱,纵经千万亿大劫,要想出来,还是没有希望。(3)若有众生,侵占破坏僧众常住的地方,或私吞常住的财物,或变相饱入私囊;或打扮的姿态妖冶,诱奸僧、尼,或在清净伽蓝内,不男不女,广宣淫欲;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纵经千万亿大劫,要想出来,还是没有希望。(4)若有众生,身出家而心不出家,只是装模作样的虚耗信施,欺诳白衣居士,让信徒们头顶钞票礼拜供养,尚且无惭无愧!违背佛陀的戒律,造出种种的恶业,使僧团蒙羞,招世俗毁谤,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纵经千万亿大劫,要想出来,还是没有希望。(5)若有众生,偷窃常住的东西,不管是财物,或是米谷,乃至一物未经住持许可而私取者(住持亦不能私相授受),当堕无间地狱,纵经千万亿大劫,要想出来,还是没有希望。’

    地藏菩萨说完了这一段无间重罪,又对摩耶夫人说:‘圣母!若有众生,作了上面那些重罪,定必堕落在无间地狱,就是求在一念之间,暂停苦刑,亦不可得。’

    四、佛母请示何谓‘无间地狱’地藏详答

    摩耶夫人重问地藏菩萨道:‘圣者!什么叫做无间地狱呢?请您说说看。’地藏菩萨说:‘圣母!诸般大小地狱,统统都在大铁围山的下面,光那些大的地狱,就有一十八所;次一点的有五百个之多;它的名号,依刑而立,各各不同。再次一点的也有千百个之多;也是依刑立名,各各不同。说到这无间地狱,它的城周围有八万余里,高一万里,纯是生铁铸成。城墙之上火焰熊熊,一点空隙都没有。在这狱城裹面,诸般狱所是连接在一起的,受刑不同,狱名亦别;惟独有一处狱所,叫做无间;这个无间地狱,所占的面积,周匝围绕,有一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纯是铁铸;狱墙上面的火,贯彻到下面,下面的火,贯彻到上面;还有些铁蛇铁狗,口吐火焰,狱墙之上,东西驰逐;在狱所里面还有张业床,所占的面积有一万平方里;最奇怪的是一人受罪,自见己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这就是众生的恶业所感,获报如是。

    ‘又这些罪人,尝尽了种种苦头,还有千百个夜叉,和一些凶恶的鬼,他们个个口牙如剑一般的锋利,凶狠的眼睛,光芒四射,好像探照灯似的闪灼逼人;手指甲都是些铜一般的爪子,运用起来,好像码头上的工人所用的钢钩一样;拖拽罪人的时候,恶狠狠的披头一爪,就把罪人拖过来,置于刑具的上面。

    ‘还有些夜叉鬼,手中拿著大铁戟,中在罪人身上;有的中在罪人的口鼻咽喉;有的中在罪人的腹部或背部,再举起来抛向空中,倒翻过来接著;或者把罪人置在床上,让些铁鹰啄啖罪人的眼睛,或让铁蛇缴罪人的脖颈;或在四肢骨节裹,钉下些长钉子;或者拔出罪人的舌头,用耕犁犁之;或者挖出罪人的肠子,用利刀锉斩;或者用烊化的铜汁,灌在罪人的口里;或者用热铁绳縳在罪人身上;真是一日之间,万死万生,就这样的受此苦刑,一动就经过一亿个大劫的时间。要想出来,还是没有希望;那么劫坏了怎么办呢?这个世界若是坏了,就将罪人解送到其他的世界去,其他的世界又坏了,又转送到他方世界去,如此辗转相寄,等这世界再次生成了以后,仍然解送回来!无间地狱的罪报就是这样啊。

    ‘又无间狱者,有五事所感,所以叫做五无间,是那五种事呢?一者,日夜受罪,一直到地狱的劫数终了,没有一时一刻能够间断,所以叫做无间。二者,在此狱中,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所以叫做无间。三者,狱中刑具,应有尽有,有钢叉,有铁棒,铁鹰,铁蛇,铁狼,铁犬,复有碓,磨,锯,凿,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施刑的时候,钢叉棒打,鹰啖蛇缴,狼吞犬噬,斫捣磨磨,或用锯破,或用锉凿,或抛入油镬,或投入铁网,或骑铁驴,或骑铁马,是诸驴马,以众生业力故,能自燃烧,口吐火陷,驮著罪人,东西驰逐;或生剥皮,铁汁浇身,饿了就让它吞赤红的铁丸,渴了就让它饮烊化的铁汁,就这样从年一直到此世界劫终,不,乃至数那由他劫,受此苦刑,连接不断,所以叫做无间。四者,不管男人或女人,更不论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业所感,地狱门前,一律平等,阎罗大王,面如锅铁,叱吒风云!休想送上红包颠倒黑白,所以叫做无间。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夜以继日,万死万生,求其一念之间,暂住不得,除非是地狱报尽,方得受生,以此罪报连绵不断,所以叫做无间。’

    地藏菩萨说完了这地狱罪报,又对摩耶夫人说:‘圣母!这无间罪报,我祗是略说而已,若是广说地狱刑具和罪报,就是一个大劫的时间也说不尽。’

    摩耶夫人听完了这段话,很悲伤的向地藏菩萨合掌恭敬,顶礼而退。

    五、释品内义趣——

    写到这里把观众生业缘品已经写完,我们再照例把义有未尽的地方,重新咀嚼一番。

    A、释品内‘一等’之误

    (甲)本品原文一起头就是‘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白地藏菩萨言’……乃至‘非但地狱罪报一等。’这个‘一等’的‘一’字,当是‘不’字之误;何以故?摩耶夫人所问的就是‘阎浮众生造业差别’;而地藏菩萨所答的意思是非但众生所造的别业有彼此不同;和种种不同;就是共业所感的依报,在千万世界,乃及国土,尚且有的有地狱,有的没有地狱,乃至声闻和辟支佛,亦复如是。当知各个世界里地狱的有或无,这是众生的共业所感,地狱里面的罪报(苦刑)在空间(横)说,各各不同;在时间(竖)说,一人受罪,也有种种不同;地藏菩萨既然列举各个世界众生共业所感的依报,尚且如此差别,那么众生别业所感的狱中苦刑岂能一等呢?又经文中既然先举差别,结尾又说一等,句首又冠以‘非但’;这不但与上文不合,在本句上就自相矛盾了,何以故?上文既说差别,结尾一句。冠以‘非但’就是引申前文,以况差别;而引申的结论,却说‘一等’;您看!矛盾不矛盾?何况后面所说都是无量差别呢?再即文法上说,也不相称,何以故?等字的解义甚多;略举二义,余不相关:一者‘等同’,二者‘次第’;依‘次第’言,可说‘一等’‘一等’;若依‘同’义,等则同,不等则不同;此处的‘等’字,乃是‘同’义,非‘次第’也。既非‘次第’,何言‘一等’?或有人说:‘等’者‘同’也,‘一等’者,犹如白话文之‘一样’;‘一样’者,亦‘同’也;有何不可?何必如此吹毛求疵呢?答:‘等’者文言,‘一样’者白话,文言贵在紧密简洁,任何词与句,不能随便增减,减则不通,增则闹出笑话;假若‘一等’可翻‘一样’,‘等’亦同于‘一等’;那么‘一等房间’可否翻成‘一样房间’?三加二等于五,可否写成三加二一等于五?白话文虽不必紧密简洁,可增亦可减,亦必须优美通顺为原则;故‘一样东西’,‘一等房间’这个‘一样’和‘一等’,也绝对不能通融;故文言与白话在文法上不可扯在一块儿谈;否则笑话百出矣!以是种种理由,故知经文上的‘一等’当是‘不等’之误;可是我翻了很多不同的本子,都是‘一等’,我手边又无其他注解作为参考,连本‘科注’也没有,仅有胡维铨老居士的白话解一本,我看他老人家也是原封不动的把原句子搬到他那白话文里,这大概也是无法交代,就把原句搬上来让读者去啃好了;可见古今大德并非没有看出这儿不通,只是不敢‘离经一字’,何况擅自改经,这种尊重圣典的精神实在可佩!但是我总以为尊重经典是要不背经义,不必拘泥文字;何以故?文字是达理的工具,词不达义,何妨更变一下,何况经文也不是天生地长,也可能有错的呀!

    亮杰如初生之犊,才疏学浅,倡导此说(但不主张改原本,以存其本来面目。)或许有人骂为狂妄之徒;但是现在时代不同,知识的范围越来越广,人类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我们若不把佛经上的文字力求优美通顺,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休想让人家来啃这铁馒头;人家不啃,就骂人家没有善根,那知我们在多劫以前也是没有善根的呀!是故圣典在正信佛徒眼中来看,的确是法宝;可是在世俗眼光来看,既不是‘升学指南’,也不是‘生财有道’;研究的滚瓜烂熟,挡不了挨饿!您想!谁肯饿著肚皮去啃铁馒头?我们若不善巧方便把这铁馒头熔化了,做成面包和点心,使读者当做课外读物,或作业余点心,一味的泥守旧章,实在对不起佛陀呀!我今在本文内作如是决定,将‘一等’改作‘不等’。译语体为‘不一样’。知我罪我?在所不计;假如有人骂我骂的不对,我以‘无言’答之;骂的对了,我则言,如是,如是!如果惹下了滔天大祸,当下地狱,我则昂首挺胸,慷慨以赴。我感觉现阶段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青年,应当眼明、心虚、骨头硬;眼明可以明办是非而不盲从;心虚才能广泛摄取细心研究;骨头硬了,才能毅然决然担当起来。如是读书,如是做事,如是写文章,虽不中,不远矣。

    B、阐释‘著相’‘离相’毁敬不等

    (乙)问:前言佛相鬼相金店老板同一价收,反赞其法眼开朗,为真佛子;而今又言毁佛菩萨相等于出佛身血,是什么意思呢?答:前以离相而言,今以著相而说;若离相言,应观金性(喻法性)本无佛相,亦无鬼相,当然亦无天堂地狱可说;如是证者,尚无众生可度,那有地狱可堕?何以故?虽然佛相、鬼相、天堂、地狱,杂然并陈,佛眼观之,皆是众生意识为因,身手为缘,依于金性,幻化诸有;相虽宛然,离金无体;众生著于幻相,犹如翳人玩弄空花;诸善知识!善思念之,金性之中,本无诸相,亦如太空朗然,原无花相所在;诸君一旦除却眼翳(喻意识),得清净眼(喻法眼),则见花相起处,天晴明空;幻相在处,即真实际,如是度生,亦无度相可得;是故灭度无量无边众生,不过指示其转迷为悟而已,究其实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是毁佛,亦无毁相可得,是故丹霞烧佛,原为方便善巧破众生执,非同众生恶意毁佛也。彼已不著佛相,不著法相,不著僧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如何堕狱?又诸幻法,即真如性,真如性中,非罪非福,犹如真金,非佛非鬼,菩萨了知,入诸地狱,火不能烧,如是堕狱,堕无堕相。

    诸善知识!若不如是识心礼佛,则生天堂;(但礼佛与媚佛不同,前已说过,今不重赘。)恶意毁佛,定堕无间。以其识心著相,有众生亦有诸佛,有天堂亦有地狱,悟人虽见如幻,迷人却有实受;且不可听说唯识,就以为信则有,不信则无;须知众生皆以意识为因,感招四大为缘,于‘一真法界’内,幻现三界六道;故曰‘三界唯识’;但其因缘和合所产生的作用,犹如物质之化合,其所产生的后果,能说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耶?诸君当知所谓‘幻现’者,乃真如随缘之变相也;真如法性虽然空净,决非顽空,亦非断灭;故其随缘变化之一切现象,却不等于没有。

    或问:若如是者,云何名幻?答:幻者,言其无根,即经论中所言之‘无自性’也;现者,言其实有,即十法界之依、正二报也。问:云何无根?复云何有?答:例如氢、氧,皆非水性,可是氢二氧一合化则能为水;既为水矣,则非氢非氧;此即佛言‘来无所从’;虽说来无所从,可是二缘(氢氧)和合,则汪洋大水,岂言无耶?水虽实有,若以电解,仍可使其为氢为氧,则此水性复又归于乌何有矣!此即佛言‘去无所至’。诸位请想想看!‘来无所从,去无所至’,非幻而何?大水汪洋,非有而何?佛以‘如幻’示众生者,是启发吾人正智,不可执幻为实也;言十法界果报不虚者,是指示吾人因果不爽,如化合物,定必如是,不可忽略(注意唯识)因果律也。故凡佛所说,无论说空说有,都是真语者,实语者,诸有智者,能说此经为迷信耶?

    C、阐释‘无间地狱’为什么一人亦满多人亦满

    (丙)问:无间罪报,为什么一人亦满,多人亦满呢?答:一切众生,以‘我见’故,障‘正遍知’,犹如带著有色眼镜,障清净眼;是故恒沙众生以‘我见’故,则其‘阿赖耶’识各各遍覆‘如来藏’性,实非于中分割地盘,亦如众生眼睛挂彩,则青、黄、赤、白,各各不同,各见其色,遍满太空,亦非于中划割太虚;是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诸佛菩萨以净眼观,知其幻妄,以幻妄故,众生业力亦复‘一多无碍’。‘我见’众生,不悉幻妄,惟依业识,照见太空一色,以为大千世界只此一家,则‘我见’愈深;此人一朝握有权势,即成独裁主义。故狱中受报,亦依业力酬其所愿;是故恒沙独裁,同入无间,则各见其身遍满狱所。

    D、阐释狱中刑具及狱卒恶兽都是铁身且能喷火

    (丁)问:为什么狱中所感不但刑具为铁为火,即使狱卒和一些恶兽,也都是铁身,并且口吐火焰呢?答:恶业众生,以嗔心故,狠如铁石,毒如火焰,故感依、正二报,为铁为火;且复形相丑陋,不堪入目!若诸菩萨,心意柔软,如兜罗绵,弘誓大愿,如金刚骨!故能慈愍众生,施大无畏!故感微妙色身,大丈夫相。是故众生,且不可心狠如狼,胆小似兔,若如是者,早已失掉人身,故三途有分!若心软骨硬,必得人、天大丈夫相。